書市觀察
- 和去年相比,博客來的會員數量與銷售書種類均成長了約25%,平均每日會售出2.5萬本書。
- 統計銷量Top100的書種,有六成是屬於文學書,而皇冠出版社包辦了十本。
- 前十大出版社-尖端、東立、時報、皇冠、商周、角川、天下文化、遠流、三采、方智(其中東立成長率最高,其次則是皇冠)
- 各類別成長率-人文科普38%、生活風格31%、電腦語言30%、親子共享28%、藝術設計27%、文學23%、商業理財5%、心靈健康-4%
- 銷售超過10000本的書-13種、銷售1000-9999本書-942種(32%是小說)、銷售999-1000本的書-13910種
- 新書的打擊率-大家出版社、寂莫出版社有高達40%的打擊率。
按:在上述32%的文學小說中發現有20%是青少年專屬作家,14本九把刀的作品,如果拿出兩本銷量更突出的經典小說《傾城之戀》、《麥田捕手》來看,其購書讀者分別有25%、21%是青少年。故合理推測,在文學類小說中,有約四分之一的市場購書力量來自於青少年族群。
按:指的是推出的新書中,有多少機率可以成為暢銷書(銷售量超過一千本)。這裡會發現通常暢銷率高的出版社,每年出的新書量都不會太多,前述兩間出版社均是甫成立的生力軍。如果一年出書量超過40本,暢銷率就開始下滑,特別是如皇冠、尖端等大型出版社,打擊率都是偏低的。
博客來座談會
這次邀請到聯經林載爵先生作為座談會主持人,王榮文/遠流、何飛鵬/城邦、黃鎮隆/尖端三位重量級人物為與談人。針對兩項議題發表看法,由於討論過程豐富多樣,小編僅就印象深刻的內容做記錄,未一一條列的發言並非不重要,而是屬個人較不熟悉的領域。
- 出版業的傳統與未來
- 如何因應未來市場
黃鎮隆先生身為前述十大出版社榜首的尖端出版社發行人,對於自己看似風光的銷售量有話要說:
統計數字裡雖然尖端出版社名列前茅,但是事實上台灣的漫畫市場比起二十年前的全盛時期已經衰退了將近一半(的確,想想少年快報、寶島少年均成歷史雲煙)。加上目前本土原創漫畫佔據市場總量不到1%,超過九成的出版品內容均來自日本翻譯書。而在將來,日本漫畫更與手機產業合作推廣手機漫畫,屆時勢必面臨另一項挑戰。
雖然文學類小說翻譯的品項看起來沒有圖像出版那麼誇張(約佔市場總數三成),但是如果從銷售量來看就嚇人了--翻譯小說幾乎佔據市場七成的銷量。而博客來公布的十大暢銷書排行榜裡頭,竟然只有3本是台灣自製書,其中兩本還是同一個作者,若想要台灣人閱讀面向更多元化,眼前現象是很難說是樂觀。
電子書的出版對出版社轉型並無太大問題,因為硬體廠商方面向來是不遺餘力,加上民間團體(「電子閱讀產業推動聯盟SIG」、「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的推波助瀾,屆時很多出版社均會自然而然變成「XX數位出版社」。然而,需要注意的卻是,在硬體與名稱均轉型的同時,內部軟體的運作是否也跟著前進了呢?何飛鵬執行長表示:
面對數位浪潮,如果沒有擁有數位的基因,就很難去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改革編輯的流程,每一項流程都要考慮到之後如何讓數位產品與傳統紙本可以同時問世。
遠流出版社王榮文先生也對電子書版權的願景做出預言:
目前我國雲端電子書庫技術逐漸發展,預計未來十年內才能真正成形。但是國外市場的電子書版權比例至今還未確定,儘管聖誕節Amazon傳出電子書銷量已經突破紙本,但總銷售金額上仍有一段差距。而電子書的e-ISBN的申請也還未制定出規範(目前仍沿用紙本的ISBN),之後如果一本電子書內容是拆成不同的集數販售,又該如何管理呢?
小結
昨日會報時間很長,回到辦公室後花了點時間整理資料,或許是囿於流程安排,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沒有碰觸,譬如說我國著作權法一直沒有合理的解釋著作物的「製版權」細節,放任代理商以「版權所有,翻印必究」之類的標語橫行。
如今許多代理人在出售版權時,也順應潮流、額外多出了「數位版權」這項法無明定的名詞,之後購買小說還必須確認「數位版權」、「傳統版權」一併購入才能夠避免糾紛。我認為以為這方面必須透過結合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與法律的方式加以規範,否則將來數位產品大量湧進市場後,勢必會有另外一波陣痛期的糾紛需要消化。
***
編輯碎碎念
一轉眼2009年又到尾聲,再過兩天就是元旦了,今天收到許多「跨年資訊整理」的郵件,是說大家雖然上班很辛苦,休閒娛樂也一樣沒荒廢嘛 :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