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此處已無天使--關於保羅.巴奇加盧比《曼谷的發條女孩》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也許總有一天,所有人都會變成『新人類』,你們會回頭觀望我們,一如我們回顧可憐的尼安德塔人。」(《曼谷的發條女孩》,2011:493)

村上春樹曾說他自己不寫「近未來」的小說,理由是「近未來」在小說中的描寫已經形成一種固定模式,通常都是不斷下著雨,灰濛濛的天空,哀傷的氛圍,要突破是非常困難的事。同樣地,末日也非常難寫,書寫者必須像構築一個新的、完整的世界一樣,去擬想一副「原本的世界即將消逝」的圖景。毀棄一個世界,更建立一個世界同樣艱辛。站在此時臆想未來:基因科技、能源問題、污染問題……當然都是近未來小說或是末日小說必然會關照到的議題。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順著這個圖景,把自己想呈現的意圖自然地擺放進去,從而觸及到讀者的心靈。臺灣過去翻譯過的作品,像瑪格麗特‧愛特伍的《末世男女》(Oryx and Crak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曼谷的發條女孩》是一部流暢,細節迷人,對泰國文化與部分生態知識下了硬工夫的科幻小說。故事的發生背景是在能源崩壞、海水上漲之後的天使之城─曼谷。這部頻頻獲獎的作品,成功的唯一因素就是作者保羅‧巴奇加盧比(Paolo Bacigalupi)不但善於想像,也善於感知各種階層人們內心衝突的敏感能力。小說角色分別由「熱量販子」安德森‧雷克,他所雇用的華人福成,以及被稱為「曼谷之虎」的環保部警察賈迪推動,這些角色的設定讓敘事節奏非常明快。

在巴奇加盧比設想的未來中,能源回復到得靠基因象推動齒輪來產生,基因柴郡貓則泛濫到處流竄,甚至得靠撲殺來維持平衡,而基因改造的種子則常常失控染病。這樣的世界設想,讓跨國企業涉入基改與種子庫的爭奪,能源成為國際問題,也成為小說中政治力主要展現的場域。但基改與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往往只能間接呈現人性,在科幻小說中,最直接衝擊「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這樣命題的創造物,莫過於「人造人」。

《曼》書中的「人造人」稱為「發條人」(其實windup真的是很難譯得漂亮的詞)。發條人合理地來自此刻最投入機械人科技的日本,但他們是基因改造與機械的綜合體,並非純粹的機械人。我十分著迷於「發條女孩」惠美子這個角色,由於是擁有情感,並受過專業訓練的基因改造「新人類」,惠美子乍看與真人無異,唯一的不同就是她瓷器般的皮膚,和有時會像發條玩具一樣間歇性停止的動作。惠美子原本是一個日本人源堂先生買的秘書型發條人,源堂返回日本時因運費高昂而遺棄了她。而在高緯度的日本所製造的惠美子,因為毛孔的設計適應的是溫帶氣候,住在泰國往往會「過熱」,她得靠喝冰水來壓抑從體內竄出的熱氣。在一連串的事件中,惠美子逐漸擁有自我意識和夢想,她夢想能到北方,尋找一個據說由發條人建立的村落,她甚至在最後要求她的創造者給予她生育能力。

這真是非常迷人的構想,也是非常具傷害性的構想。科幻小說的奇才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曾在1942年發表的作品《轉圈圈》(Runaround)提出他設想的「機械人三原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它分別是: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這個帶有某種合理性的構想日後被眾多科幻小說家擴展使用,我以為這重點不在構造小說的機關是否完整緊密,更重要的是,它也涉及倫理的問題。也就是說,當人類創造機械人的時候,會為這個自己創造的「類生命體」,順道設下它們與人類之間的倫理關係。

但問題出在「類生命體」如果越來越接近生命體本身,甚至是人類這種「最高智慧」的生命體,人類將面臨的是,如何對待「像自己」的另一種存在型態。或者說,倫理是變動的,原本的倫理界限如果被打破了,該怎麼辦?

就科學上的傳統定義來說,生命有七種特徵。一是體內平衡,二是組織性,三是新陳代謝,四是成長,五是適應,六是對刺激能有反應,七是繁殖。我常想,倘若有一天,「人造人」也能符合這七種特徵,那麼我們需不需要以對待「生命」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呢?這就是從人類的種族解放、性別解放、物種解放,科幻小說家意圖追尋下去的,人是否也能善待自己創造出的,介於生命與無生命之間物質的思考。

那麼美而迷人的惠美子雖然在性俱樂部被當成玩物表演,但終究出現了所謂的「夢想」,並且依靠這個「活」下來。由於作者的筆法如此出色,使我在這本五百頁的小說裡愛上惠美子。我有時候會想,人與人造人的戀愛,或許是人與鬼魂戀愛的一種時代轉化。都涉及一種「殊途」卻「互相吸引」的痛苦掙扎。人類是世界上唯一有道德主動權的動物,也是擁有最多愛的可能的動物。我們會愛上夕陽、殺戮、毀滅和石頭,我們可以愛鬼魂,也可以愛上一個不愛我們的人造人。這也是小說中惠美子與安德森‧雷克的關係,讀來讓人心痛的原因。

當然,愛情並非這部小說的寓意,但做為一部類型小說,裡頭觸動人心的部分不僅是「製造末日恐慌」而已。像自詡清白為官的賈迪與政府、皇室、資本家的衝突,對基因改造食物與動物的隱藏性思辨,乃至於對自然資源運用的反省……都使得閱讀本書,除了情節緊湊的樂趣之外,還多了環境思索的深度。這本書就像是一句歎息:當未來我們因著自己犯下的錯,終究使得天使離開這個城市的時候,世界該如何繼續下去?


編按:吳明益老師的新書《天橋上的魔術師》也非常值得一讀。



延伸閱讀:
Times:2009 Top 10 Fiction Books
保羅.巴奇加盧比俱樂部
科幻國協毒瘤在臺病灶:The Windup Girl (2009) by Paolo Bacigalupi
譯者記:結識《曼谷的發條女孩》的路程
博客來訂購連結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本期書訊:你的憂鬱,再自然也不過了--《情定杜鵑窩》


★張老師文化、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聯手推薦
★中文版獨家收錄作者親筆信
★2007美國圖書協會票選最佳青年小說
★2010年改編電影上映

考上第一志願的高材生,為何一夕之間掉進杜鵑窩?
在K書K到快發瘋之前,你可以翻開這本書…


好評推薦:
「洞察人心且呈現了當前社會的真實……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講述憂鬱症,卻一點都不讓人憂鬱的書。」
──《少女時尚》雜誌

「聰明和機智的敘事者,以及對熱門議題的細膩掌握,應該足以說服型男、正妹,還有他們的家長。」
──《時人雜誌》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本期書訊:我知道你們心裡有夢,不追嗎?--《三個傻瓜》


★改編電影上映超過四個月創下台灣影史奇蹟、千萬票房
★印度史上最暢銷的電影原著小說
★讓觀眾的眼淚與笑聲淹沒座席

「這麼害怕明天,你要怎麼過今天?」
讓傻瓜告訴你,值得你活一輩子的夢想在哪裡。


好評推薦:
老師和學生們面對教育只是陷入了一場瘋狂競賽,根本對學問本身失去興趣,大家只會背上更大壓力。「這是一所大學,不是壓力鍋」成為本書的「金玉良言」。師生間的相處之道透過本片,教導我們怎麼理解學生飽受壓力而被迫步上自殺一途,那些自殺與謀殺間的共通處,太少人願意正視深掘,我們寧願單方面切割問題,歸罪某一環節就虛應了事。
──影評人「膝關節」

電影版的《三個傻瓜》除了有豐富、逗趣而出人意料的劇情外,也有寶來塢一貫的歌舞秀;小說版的《三個傻瓜》平易近人,而且居然是小胖宅男把到系主任的超辣女兒為主軸的披著青春校園小說皮的宅男言情小說!伽坦.巴葛,你夠無恥!我欣賞!
──影評人.豺遊民

表面上是三個傻瓜的搞笑小革命,骨子裡卻是一整個世代(從印度到亞洲再到全世界)對於教育制度的血淚痛批:當教育不再傳遞新意,當制度只剩貪圖方便,我們還能怎麼辦?革命呀,傻孩子,不要死讀書了,大家快起來革命!
──逗點文創結社社長.陳夏民

2011年誠品小說節。百大小說人氣選】,《三個傻瓜》人氣募集中!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本期書訊:諸神之城,能否成為浩劫世界裡的伊甸園--《曼谷的發條女孩》


★榮獲2009年《時代雜誌》年度十大小說
★贏得2010年科幻小說界大滿貫(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
★《出版人週刊》、《圖書館期刊》、《美國圖書館協會》、《英國科幻協會》聯名推薦

就我個人極有限的閱讀量來看,本書堪稱是目前為止,本世紀最好的科幻長篇小說。
──書評人.貓昌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本期書訊:罪愆加在他身上,是烙血的救贖--《死囚獨白》


且看印度有史以來最傳奇的大盜,
縱橫江湖、呼風喚雨數十載,
如何畫下人生句點?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本期書訊:飛灰裡猶有餘光的人間世--《忘情書》



這是亂世劫灰裡的飛花,垂成的愛情
──楊佳嫻/《少女維特》作者.詩人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本期書訊:青春鑰三部曲之二--《解放陣線》



他眼前只看得見一片漆黑。
再也沒有下一代了。
他根本不是地下組織最大的希望……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本期書訊:百年之後,人類掌握生死之鑰--《永生宣言》



★初登榜即榮登泰晤士報當月首選
★亞馬遜讀者評價五顆星
★2011年精采大結局,中文版即將推出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本期書訊:這裡沒有審判、沒有真相,只有年少靈魂等待希望--《關塔那摩灣少年》



沒有調查、沒有審判。關於這個世界、關於真相,我們到底真的知道多少?
歷經非人的拷問與虐待,那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