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本期書訊:這裡沒有審判、沒有真相,只有年少靈魂等待希望--《關塔那摩灣少年》



沒有調查、沒有審判。關於這個世界、關於真相,我們到底真的知道多少?
歷經非人的拷問與虐待,那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煉獄……


你可能看過《梅岡城故事》,也曾對史蒂芬.金短篇小說《四季奇譚》改編而成的電影《綠色奇蹟》印象深刻。種族的文化藩籬一直是小說家筆下樂此不疲的主題,無論是非裔美人與白種人之間,猶太人與日耳曼人,乃至於《關塔那摩灣少年》裡穆斯林與美國間難解的心結,在在都鋪演出令讀者動容的人性光輝。

一種文明的進步,或許可以反映在它怎樣面對其他的文化族群上,越能包容不同聲音的社會,也越有燦爛的火花交融,這點無論是在西方羅馬、大食帝國,或者東方的唐宋盛世均有其適用。學會傾聽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說話,並且展現高度的同理心去體諒彼此差異,應是本書年僅十五歲的主角哈利德帶來最珍貴的寶藏。

記得在知名日劇「CHANGE」裡,朝倉啟太(木村拓哉飾)最後的一席演講讓朝野政黨間的鴻溝冰消雪融;無獨有偶地,《關塔那摩灣》作者安娜也有安排這樣一幕感人場景,這就留給讀者們去細細品嚐了。



各方好評:
在台灣從事兒童人權推廣工作多年,我一直在等這樣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動人故事。
──賴勁麟/中華民國兒童人權協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安娜.裴瑞拉(Anna Perera)生於倫敦,母親是位愛爾蘭人,而父親則是斯里蘭卡人,安娜在倫敦兩所高中當英文老師,而後則忙於幫助一些問題學生。她則住過漢普郡和英格蘭,關塔那摩灣少年是她第一部青少年小說。



內容介紹:
十五歲的哈利德和雙親住在倫敦,他和大部分的青少年一樣,喜歡和朋友聊天打屁、到公園踢踢足球、在派對上和暗地欣賞的女孩子分享心事。事實上,他的父親來自克拉蚩市(巴基斯坦第二大城),母親娘家則在土耳其,雙親皆是西方文化眼中的穆斯林家族--儘管平時的起居已經同化的與歐美人民無異;他們不再席地而食,也不穿傳統服飾上街。然而這一切在九一一事件後,隨著「反恐戰爭」的興起而悄悄改變。

某一天的晚餐,因為祖母的過世,父親提議要回巴基斯坦拜訪當地的姑姑與叔伯,這件事讓哈利德感到沮喪,因為他和朋友共同組成的足球隊正要準備幾場攸關晉級與否的賽事,加上住在倫敦的其他穆斯林朋友一再警告他:克拉蚩已經因為美軍的進駐而陷入動盪,當地的人們為了賺取舉報獎金,紛紛檢舉疑似參與恐怖行動的鄰居、外地人,而那些被通報逮捕的傢伙,沒有一個能生還。

但哈利德畢竟拗不過雙親的強力要求,只好勉為其難同行。

一場他今生永遠難忘的惡夢於焉展開。

哈利德在克拉蚩市裡,遭遇父親失蹤,自己被美國大使館的負責人誤會,歷經一連串不合理、同時也違法的審訊偵問,隨後被綁架到一個正常青少年們都從未看過的地方。在那裡,折磨和恐懼對犯人來說是家常便飯,他甚至覺得這輩子都不可能逃離那個地方了。

那個地方叫做:關塔那摩灣。



作者:安娜.裴瑞拉(Anna Perera)
譯者:蔡依瑩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774459
裝訂:平裝



延伸閱讀:
英國衛報:Anna Perera's Guantánamo for kids
博客來訂購頁面
真實世界裡慶祝重獲自由的「關塔那摩灣少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