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瘋狂「洗版」的沙林傑先生

如果說這是2010年文壇的震撼彈一點都不為過,《麥田捕手》的作者沙林傑(J.D. Salinger)一月二十七日在位於新罕布夏的家中過世。而接下來的連續一個禮拜,不論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芝加哥郵報都開始出現大量「向沙林傑致敬」的文章(謎之音:其實這篇文章也是吧!);英國衛報直接形容這是:「Tributes are every where, the blogsphere is awash with J.D. Salinger tributes and anecdotes.」;套句現代年輕人在BBS上的術語就是--各大平面電子媒體都被沙林傑「洗版」了…。

我不是沙林傑本人,但是我試著將心比心去思考,一個曾經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有「創傷心理壓力症候群[*1]」的男人;在發表《麥田捕手》一炮而紅後,沒有趁機大撈一筆,嘗試推出續作《稻田捕手》或《麥田投手》之類的,反而用稿費跟版稅在新罕布夏買塊土地,開始過著隱居的生活。這樣的人,應該不會想要被一群蒼蠅似的後生晚輩致敬吧?而事實上,在1951年過後,沙林傑的寫作生涯雖然不輟,不過公開發表的作品卻寥寥可數;而他的私生活也成為許多媒體嘗試披露的八卦--事實上,後來他的第二任妻子瑪格麗特(Margaret Salinger)曾發表一本回憶錄《Dream Catcher: A Memoir》,裡頭談到許許多多關於沙林傑婚後的祕辛,包括禁止她與親友來往,讓瑪格麗特感覺自己如同一個被囚禁者(a virtual prisoner)…。

在《麥田捕手》出版後,沙林傑唯一一篇公開發表過的故事應該是《Hapworth 16, 1924(中文暫譯:哈普沃斯十六,1924)》,該書曾經在紐約客雜誌連載過,但後來就不曾再度出版;沙林傑本來在1996年給予一間小型出版社(Orchises Press)出版合約,在大家熟悉的亞馬遜書店裡也出現許多期待該本小說的書評,預測可以在2009年的一月出版。但出版社的出版日期卻一再延後,直到作者已經過身的今天,這本小說的介紹頁面上仍然停留在「currently unavailable(無法出貨)」。

以下引用幾位當今文壇名人對沙林傑「致敬」的文字(儘管有些聽起來「敬意」不是很充足):

史蒂芬.金:「儘管我不是沙林傑頭號書迷,但聽聞他過世讓我感覺像失去一位古怪、脾氣暴躁,但卻又十分迷人的叔叔。」

Bret Easton Ellis[*2]:「耶!感謝老天他終於掛了!我等這一天等了真他媽的久,今晚來狂歡吧!」


***

編輯碎碎念



經過上週書展的奔波,看到眼花的新書書訊,深深發覺--這世界上的作家真是多如「狗毛」啊!(語出: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儘管經濟不景氣、股市被套牢,連地球板塊都受不了在翻身蠢動;但是--世界上每一支認真創作的筆桿彷彿都不曾停歇似的。

這麼看來文化圈一定還是有希望的(握拳)。


--
[*1]原文作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又稱PTSD;這種說法由傳記作家伊恩.漢彌爾頓(Ian Hamilton)提出。

[*2]《零下的激情(Less Than Zero)》的作者,曾經有人將他的這本小說比喻為MTV世代的麥田捕手;是否因為這個緣故,讓Bret對於沙林傑有點瑜亮情結就不得而知了。但從一個自稱「衛道主義者」的作家口中跑出:「真他媽的久」之類的文字,還是有點不搭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