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一年之初的美好想望:社會化翻譯運動

長長的年假終於過去,又到了開工第一天,上班打開電腦,看到一則讓人感到溫暖的報導

「社會化翻譯」旨在透過翻譯義工提供免費的翻譯以達到知識分享、縮減知識落差、增進社會福祉的目的。全球之聲全球翻譯計劃希望透過全球新聞翻譯,促進世界的連結與相互了解。Leo指出翻譯需要背景知識、技巧、語言能力,目前參與全球翻譯計劃的各國義工共120人左右,其中負責中文的有8到10位。

為了讓翻譯者的熱情能持續,Leo以相當的時間「讓翻譯者感覺良好」,不僅以Wiki的方式架設了一個很容易使用的翻譯平台、制定完善之翻譯與審稿流程,還設法促進義工的交流互動,鼓勵作者對議者表達感謝,並且在全球之聲的英語新聞當中,提供已翻譯成其它語言的連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彭瑞祥主編強調環境資訊中心的功能在於「資訊促進關懷、關懷產生行動」,並以台電大林電廠擴建為例,環資中心曾經翻譯國外對於空氣污染造成心血管疾病增加的研究報告,可作為環保團體強化其訴求之用。

現場與會者包括中研院資訊所、喜馬拉雅基金會、資策會、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等機構任職之多位專業或業餘翻譯者,踴躍分享了擔任或管理翻譯義工的經驗,例如喜馬拉雅基金會「國際NPO新訊」的服務,以及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開放翻譯計劃。TED有為數極多的世界一流專家的演講影片,譯者能夠用TED提供的很方便的介面從英文字幕翻成中文或其它語言。對於想要加強英文、關心世界其它地方所發生的事並與他國義工連結的人,全球之聲、環境資訊中心、喜馬拉雅基金會、TED等各種組織所進行之翻譯計劃均是極佳的管道。


我不知道在多年、多年以前巴別塔倒塌的傳說是不是真的;但是在今天,語言確實成為地球村時代裡文化傳播(侵略?)的一大隔閡,或許其它藝術作品,如繪畫、攝影、音樂、雕刻可以跨越文字的疆界。但是文學作品,卻是最直接地受到迥異語言的切割。很多人都曾因不懂某一種語言,而和精采的作品擦身而過;而更鮮明的例子是,鄰近台灣的日本,憑藉著大量翻譯出版品的優勢,進而使得日文也成為一大強勢語言。有讀者更這麼表示:「只要看的懂日文,我們就可以看世界各種語言的書。」(因為日文翻譯書籍的數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或許小叮噹(多啦A夢)的道具「翻譯麻糬」在這個年代是真的存在吧!看到全球之聲與社會化翻譯運動的蓬勃發展,我更相信這一點。

***

編輯碎碎念



昨晚臨睡前,朋友跟我說一則笑話:「有一天鯨魚很開心,於是往海中央潛泳,牠到達海底後說:『壓力好大…』。」

大概這是很多上班族的心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